两台手机、一台平板电脑,屏幕上正在播放着差别平台、差别主播的直播画面。主播们或慷慨推动或推心置要地先容着种种商品,北京市海淀区住民戴颖(化名)端坐在三台设备前,在本子上认真记载下要购入的商品和代价。
陪同着屏幕中的一声“三、二、一,上链接”,戴颖迅速拿起手机或平板电脑一顿利用,随后,紧皱着的眉头逐步舒展开,袒露心满足足的心情,似乎在短短几秒内打了个胜仗。
这个“三线作战”的状态,戴颖已经连续了近两个星期。
本年10月底,各大电商平台的“双11”运动一连开始,直播间成为主战场。“感觉直播间代价比平时的代价低许多,尤其是几个大主播,在直播间种种大涨价。直播间的人特别多,如果我不守着点,大约就被抢光了。”戴颖说,从预售付定金到第一波付尾款,“双11”期间,她已经买了20多件商品,全部都是在直播间下的单。
像戴颖这样,在“双11”期间主要依赖直播间举行商品选购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他们选择直播间的主要原因,是认为直播间优惠力度大,会比平时自制许多。更有不少消费者表现,直播间经常会有“红包雨”“前1000名下单加赠”等福利运动,让人很有到场的欲望。
然而,“双11”期间的直播带货真的特别划算吗?主播们不停强调的“全网最低价”“破价直播”“跌破地板价”有依据吗?直播运动中提到的“前××名购置享好礼”的容许可信吗?带着这些疑问,《法治日报》记者对“双11”期间各大电商平台的直播带货现象展开了观察。
大促期间直播火爆
相关问题随之而来
“美眉们,一年一度的‘双11’又来咯”“宝子们,这款商品我给你们要到了有史以来最低价,记得一定要来买”“只有我们直播间的粉丝才有这个福利,你们抓紧抢购呀”……
各大电商平台,“双11”大促运动紧锣密鼓地举行着,直播间带货气氛火爆。从粉丝量数千万的头部主播到众多新晋小主播,以及不少明星、网红等,相继到场电商直播的大潮,在“双11”期间频繁出镜带货。
天猫“双11”数据显示,10月31日开卖头一个小时内淘宝直播场观同比增速600%,腰部主播生意业务额同比增速250%。头部主播直播间数据惊人:10月24日,李佳琦直播间寓目量达4.6亿人次,单场直播累计点赞2.54亿。10月29日,西方甄选山东好物直播专场实时寓目人次达4000万,总销售额达1.2亿元。
直播间的火爆,催生了少量“放肆”的消费者。
记者欣赏多个社交平台创造,在10月24日部门电商平台正式开启“双11”运动之前,网络上已经充斥着少量的直播间购物“作业帖”,对直播间商品举行代价比照,剖析出最值得购置的“性价比之王”。而在10月24日晚电商平台“双11”付定金预售运动正式开始后,相关话题热度更是居高不下。在某头部主播直播间上架后迅速被抢购一空的多个品牌相继登上热搜,不少网友叹息,“直播间太火爆了”“基础抢不到,我求主播让我花这个钱吧”“还好我买到了,看到各人都说难抢,真悔恨没多买两套”。
天津市河西区住民王密斯陈诉记者,她主要存眷几个头部主播的直播间,因为以为他们粉丝量大,能谈到的商品优惠也大。这些主播通常会在自己的官方账号上预热当天晚上要上的商品,她先想好大提要买什么,晚上在直播间等着上链接抢购。“从卫生纸等生活用品到护肤品,‘双11’我就像囤货一样,买的工具用一年都绰绰有余。”
直播间的热闹让不少人“上头”,而热闹消退后,不少消费者在收到商品后又直呼“下头”。
记者克日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检索“双11”“直播间”等要害词创造,存在少量消费者吐槽的情况。从投诉内容来看,消费者反响的问题主要会集在虚假宣传、货不对板、不退不换、不予保价等方面。
一位消费者发帖说:“在直播间下单购置了一款气垫粉底液,收到货后却创造与直播间先容的赠品内容不符,原购置链接已经变更形貌内容,但仍然可以从直播间点进去,无疑是居心引流误导消费者。找到商家和主播客服举行反响,对方均未给出公正回答。”
在北京德恒状师事务所合资人张韬看来,本年“双11”期间,直播带货成为商家的主推办法之一,而促销端正越来越庞大,直播格式单一令人疑惑。从原来单纯的促销变为现在的直播带货,可以大约资助商家进一步提高销售量,但是直播带货呈现的虚假宣传、品控问题、售后问题等,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太好的体验。
刻意渲染诱人购置
低价容许不太可靠
多位受访的消费者直言,他们到场“双11”运动的办法主要就是通过直播间下单,图的就是直播间优惠力度大。
记者克日寓目多场直播后创造,代价确实是主播在先容产物时的主要卖点。不少主播甚至在直播间中用“地板价”“宇宙最低”“跌破底价”等词汇,突出渲染商品代价优惠。“最后一场破价直播,逾期不补”“错过本日,至少再等一年才有这个好价”等话语更是频繁呈现在主播口中,不绝地敦促消费者下单。
主播推出低价的同时,往往陪同着少量“囤货套装”,比方某款面膜需要买10盒才气享受优惠价;某款英华如果仅买一支宁静时代价差异不大,但买3支就会大幅贬价。一些直播间还会推出“额定福利”,如“前11分钟付定金可免定金”“前1000名下单有额定加赠”等。
网名为“一只七”的消费者陈诉记者,有的时候大约不需要那么多工具,但是囤货套装的代价要比单独购置划算许多,所以纵然大约用不完照旧会选择购置。而前几多名下单有福利的运动,因为带有竞争性质,也让人格外想要下单。
然而,在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晓娟看来,电商平台直播间天花乱坠的推销模式存在不少可以指摘的中央。好比“囤货套装”形式,显着有诱导的嫌疑,消费者往往会因为所谓的低价而消费、囤货,最终超出自己所需,造成浪费。“主播应当对产物质量、宣传尺度有更高的把关义务,具有遍及影响力的主播还应当负担引领理性消费、制止铺张浪费等社会责任。”
朱晓娟认为,代价优势是直播带货的竞争优势之一,种种赠品、让利等形式的优惠主要依赖于“头部主播”依靠范围效应所掌握的与品牌商家举行谈判压价的资格,但格式单一的优惠政策及适用条件会泯灭消费者的少量精神,也不一定能失掉预期的效果。“前××名下单有福利”等容许,后续难以证明,消费者难以提供证据,招致主张权利难,这些引流的噱头更多是吸引消费者非理性下单,所谓的容许往往难以全部兑现。
仅从代价这一主要卖点来看,“双11”期间的直播带货,最终得手代价大约也并不是“全网最低”。
据媒体报道,克日有消费者投诉称,某头部主播直播间曾出售一款资生堂的悦薇水乳套装,种种优惠后得手价为1240元,但在11月4日破晓,资生堂同店肆的同款产物只需888元就能买到,差价达300余元。资生堂旗舰店再起称是系统阻碍,为异常订单。在多名直播间下单的消费者要求保价后,资生堂下架了该商品链接。现在资生堂给出的管理方案是,针对代价异常的订单统一做退款处置,并给予适当赔偿。
对此,不少网友质疑,“如果直播间不是最低价,我为什么要在直播间争分夺秒地抢购”“主播低价变贵价,应该给消费者一个表明”。
事实上,种种“最低”“地板价”等极限词汇的使用,原来就存在问题。
中王法学会消费者权益掩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先容,广告法中明确划定,克制使用“最高级”“最好”等极限词,广告使用数据、统计资料、观察效果、文摘、引用语等引证内容的,应认真实、准确,并表明出处。引证内容有适用范围和有效期限的,应当明确表现。消费者权益掩护法划定,谋划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大约服务的信息应认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大约引人误解的宣传。直播间宣传“全网最低”“宇宙最低”的行为,显着涉嫌违反广告法和消费者权益掩护法有关划定,涉嫌虚假夸大宣传,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继承采访的专家认为,以直播间做产物促销,只管公正,但如果直播间代价与消费者自行购置代价存在过大差异,招致直播间代价形成把持,不光损害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也倒运于网络电商平台自身开展。
商品质量问题不停
带货主播难辞其咎
在采访中,有专家表现,直播带货模式虽然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消费体验,但作为一种新型网络生意业务模式,直播带货模式涉及的谋划主体较多、执法干系庞大,加上现在相关执法法例不敷明确详细,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时有发作。
陈音江说,有的平台审核入驻商家资质不严格,日常治理不到位,售后服务渠道不流通,售后服务人员不专业。尤其是部门短视频平台,明显开通了商家入驻功效,实际开展了电商谋划运动,却认为自己只是提供社交娱乐服务的视频平台,以此逃避作为电商平台应负担的执法责任。有的带货主播缺乏诚信守法意识,为实现流量变现,不吝夸大宣传,销售冒充伪劣产物,或通过悲情卖惨等办法欺骗消费者。有的直播卖家认为自己属于小额零星生意业务,可以不管理注册注销,也就不消负担谋划者的法定责任,纵然被投诉封号也可以重新注册,继续违规带货。
作为直播间出镜的主要人物,商品属性的主要解说者,如果后续商品呈现问题,消费者需要维权,主播首当其冲,直播间主播因种种问题口碑“翻车”的事件也频频发作。
10月28日,有网友发文称,某短视频平台一粉丝量上千万的主播,在直播间售卖的馍片、宽粉等方便食品存在质量问题,如菌落总数、添加剂超标等,曾被相关部门奖励,甚至另有一些儿童食品也存在问题。随后,该主播回应认可食品生产厂家确实存在问题曾被奖励,但其所售卖商品不属同一批次,日后会增强选品,严把质量。
如果消费者在直播间购物后,收到的商品发作不保价、赠品与容许不一、产物质量差、延迟发货等问题,主播是否需要负担责任?
张韬先容说,直播间主播身份较为庞大,主播是否要负担责任、负担什么责任需要分情况而论。如果主播自产自销,消费者主张自身权益时,主播要负担退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还大约负担奖励性赔偿责任。如果主播与商家是劳动条约干系,消费者主张自身权益一般由商家来负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主播与商家是委托条约干系,那么主播大约两全广告谋划者、广告公布者甚至广告代言人的脚色。
张韬认为,如果呈现虚假宣传的情况,主播大约负担相应的执法责任。关于干系消费者生命康健的商品大约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主播应当与商家负担连带责任。除干系消费者生命康健以外的商品大约服务的虚假广告,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如果主播明知大约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署理、公布大约作推荐、证明的,也应当与商家负担连带责任。如果主播在直播间推荐商品时表述、转达的信息存在过分夸诞甚至歪曲事实的情况,还大约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需要负担相应责任。
直播带货亟须模范
充实落实平台责任
事实上,直播带货乱象早已存在,这些乱象在“双11”等大促运动的火热气氛下愈发突出。
为模范相关乱象,国度有关部门和中央政府一连出台相关政策法例。2021年4月,国度网信办、公安部等七部门团结公布《网络直播营销治理措施(试行)》,明确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创建健全账号及直播营销功效注册注销、信息宁静治理、营销行为模范、未成年人掩护、消费者权益掩护、小我私家信息掩护、网络和数据宁静治理等机制、步调。
广东省广州市中央尺度《直播电商营销与售后服务模范》本年10月14日起正式施行,从营销和售后两大维度明确了开展网络直播营销运动的主播、直播营销人员、直播营销人员服务机构、直播营销平台、直播间运营者和商家等相关方的资质、要求、责任、义务,特别是对虚拟主播举行界说并纳入尺度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多地市场羁系部门、消协等克日相继发文,为火爆的直播带货“降温”。比方,安徽省马鞍山市市场羁系局公布提醒称,消费者到场直播购物时,应优先选择正规直播平台,对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举行的直播带货,要审慎下单,不要相信使用绝对化用语的广告宣传,也不要被显着低价位商品宣传所误导。下单前应相识清楚主播所推荐商品的泉源、功效、质量、效果及代价等情况,相识商品真实信息,切勿盲目跟风购置,激动消费。下单后,要留存有关商家书息、直播链接、下单凭证等信息,以便呈现问题实时接洽售后管理。
大促期间,直播带货热度连续走高。关于种种直播带货乱象,受访的多位专家表现仍需多管齐下增强整治。
张韬认为,首先应完善法例规章体系,进一步明确主播、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等主体之间的干系以及他们的责任辨别,填补大约存在的执法空缺。其次,相关羁系、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创建针对直播平台的不活期查抄机制。
陈音江提倡,平台责任必须加以明确和压实。无论是传统电商平台,照旧新兴短视频平台,只要是为直播带货运动提供了网络谋划场所和生意业务拉拢、信息公布等服务功效,就必须推行电子商务平台谋划者的执法责任。有关平台不光要严格根据相关执法法例及政策文件要求,完善主播和卖家的资质审核及平台端正制度,而且要对平台内主播和商家增强日常治理,以显著办法警示私下生意业务风险,并流通消费者维权投诉通道,不停增强售后服务体系创建。
针对主播群体,陈音江认为,只要是从事直播带货谋划运动,就必须负担谋划者的法定责任,严格遵守相关谋划执法法例。尤其是头部主播,一举一动都市产生极强的示范效应,更要带头遵守执法法例,遵循社会公序良俗,不作虚假夸大和误导性宣传,不诱导消费者私下生意业务。
“消费者需提升自我掩护意识,理性消费。”陈音江说,消费者要生存好直播视频、谈天记载、支付凭证等证据,遇到问题实时接洽商家宁静台协商管理。如协商不成,可向消费者协会或市场羁系部门投诉,须要时还可以申请仲裁或到法院提起诉讼,依法维护自身正当权益。